欢迎来到河南金欧特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手机站
阿里巴巴店铺
行业动态
废旧轮胎“变身”沥青铺路,河南这项“黑科技”国际领先
发布时间:2022-04-12 来源:河南金欧特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阅读次数:1785次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废轮胎,这些废旧轮胎长期露天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可能引发火灾、污染环境等。其实,这些废旧轮胎本身就是橡胶资源,如果将橡胶的韧性赋予道路铺筑的沥青材料中,就可以大幅改善传统沥青的性能,解决传统沥青路面长时间日晒雨淋,容易出现变形、开裂的问题。
“以往,废旧轮胎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存在废轮胎类型来源单一(仅能应用大货车轮胎),废胎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过程碳排放高、储存稳定性差,施工控制难度大等技术难题。”4月8日,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博告诉记者,“我们历经10年深耕多源废旧轮胎资源化利用研究,率先实现了轿车、农用车、摩托车等其他多源废旧轮胎在道路工程中的规模化应用。”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任组长,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任副组长的专家委员会,对设研院主持研究的“多源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进行评价,一致认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多源废胎胶粉沥青改性及混合料疲劳性能量化评价两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变废为宝,既解决环保问题,又提高道路性能。但是,废旧轮胎中的橡胶和沥青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要把它们完美融合在一起,并不简单。与传统橡胶沥青技术相比,设研院项目团队研发脱硫预处理技术,降低生产施工温度10~15℃,减少施工过程能耗及碳排放;与常规的SBS改性沥青上面层相比,提升路面疲劳寿命2倍以上、大幅度降低路面行驶噪音,有效改善路面使用性能及行车舒适性。

研究表明,通过采用新技术,每百公里标准四车道高速公路上面层消耗废旧轮胎60万条,使用废旧轮胎胶粉改性沥青1.3万吨,可减少碳排放1200吨,为废旧轮胎批量化减量处理提供了新途径。结合研究成果,编制国家行业标准4项、地方标准4项;授权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13项;建成多源废轮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工厂化生产基地2个,年产能达到90万吨。

目前,研究成果已在我省机西高速、周南高速、息邢高速等高速公路“13445工程”建设项目,许平南高速、郑州西南绕城高速、京港澳高速新乡至郑州段等高速公路养护项目,郑州、商丘、周口等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等,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循环利用废旧轮胎1000余万条、应用1000余公里。“十四五”期间,依托我省3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预计可循环利用废旧轮胎1500万条以上。

“目前,研究成果工程应用时间最长的已经超过7年,绝大部分超过4年,整体技术状况优良。”杨博说,尤其是2017年实施的许平南高速公路路面更新改造工程,在交通量大、重载车辆比例高的条件下,经过5年时间,路面技术状况等级依然保持为“优”水平,全线黑色路面与白色标线“黑白”分明,路面平整、噪音低、行车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研究过程中,得到了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等的大力支持,先后依托中原千人计划、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累计投入财政专项科研经费近400万元用于专项研究。研究成果纳入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省交通运输厅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目录,从2017年开始,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95万元支持各等级公路推广应用。

项目组涵盖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程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以及工程材料生产企业,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模式开展技术攻关。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负责人说,该项研究成果助推了多源废旧轮胎资源化利用产业化,为破解废旧轮胎“黑色污染”问题、提升路面使用品质开辟了新途径。

       (转载自河南日报客户端)

客服
热线

400-669-1236
7*24小时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